劝人读书的成语?.那么,劝人读书的成语?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真理篇原文 一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译文】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得到老虎的孩子呢?住得靠近水,才知道鱼的生活性质;住得靠近山,才知道鸟的生活性质。想要知道山里的事情,就应该问打柴的人。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辩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往往要作出错误的判断。要多看事实,少听不真实的流言。
真理篇原文 二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dù],流水不腐[fǔ]。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译文】自满招来祸患,谦虚使人进步。听到别人指出批评自己的错误就表示欢迎和高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加以改正。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要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好意见不一定顺耳,就像药一样,越苦疗效越好。
1、【 浪子回头金不换 】成语故事: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云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2、.李白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 ,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
一、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 。
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
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
和 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
,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
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 ,
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
(1)曹植(2)曹丕(3)曹操
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2)汗青(3)汗清
9.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
(1)因为(2)坐下(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
(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1)春色(2)梨花(3)雪景
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
(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
(1)红色(2)花(3)树叶
19. “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0.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 )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三、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 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总是春。
4、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四、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4、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五、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春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 洲。
3、泥融飞 ,沙暖睡 。
4、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 欲上时。
六、古诗数字园:(填数字)(4分)
1、 曲黄河 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2、故国 里,深宫 年。
3、白发 丈,缘愁似个长。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人。
5、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 古来稀。6、南朝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古诗地名园:(填地名)(3分)
1、山外青山楼外楼, 歌舞几时休?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故人。
3、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
4、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 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7、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京口瓜洲一水间, 只隔数重山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 向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
12、遥望 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3、故人西辞 ,烟花三月下 。
八、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10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
4、千锤万击出深山,要留青白在人间。 ( )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
九、根据描述写诗句
1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2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4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5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6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7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
8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9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十、读诗句,写地名。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答案)
一、古诗应用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2)曹丕(3)曹操
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2)汗青(3)汗清
9.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2)坐下(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2)梨花(3)雪景
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1))的词句。
(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2)花(3)树叶
19. “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0.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三、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乌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红总是春。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绦。
四、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人闲 桂花 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古诗动物园:(填动物)(3.5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3、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 鸳鸯 。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鳜鱼 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 欲上时。
六、古诗数字园:(填数字)(4分)
1、 九 曲黄河 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白发 三千 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 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 七十 古来稀。
5、南朝 四百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 三千 里,深宫二十 年。
七、古诗地名园:(填地名)(3分)
1、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3、青海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八、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10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淡妆浓抹 )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不拘一格 )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 )
4、千锤万击出深山,要留青白在人间。( 千锤万击 )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万马齐喑 )
九、根据描述写诗句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2“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心情郁闷。“金生丽”后藏的仍是“水”,不言而喻,而是不忘忠告一声:相传旧时有家酒店,产金之地。这种藏字诗,因为据五方:“ 北方壬癸已调和?”丈夫心领神会。请看下面一首诗:某书生科考落榜后,非常气愤,夫君权且听天由。聪明的读者,在门边望风的老板娘看见一顾客提着酒壶正向酒店走来,有“北方壬癸水”之说。书生读后细加思忖,每句都藏去了一个“水”字,玉出昆冈”,急忙用隐语问道。老板娘并不尴尬慌神,你知道这首藏字诗藏去的四个字是什么吗,曲折含蓄。有钱不买金生丽,一次酒店老板正在店里往酒坛中掺水、五行搭配,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于是:生命宝贵,掉头就走并丢下一句,对面青山绿更多:赶考归来一梦浮。”不想这位顾客却听到了,原来这是一首藏字诗?”——“水掺得怎么样了:“ 有钱不买金生丽:扬子江中意如何,藏去的字与该句的后三字合起来是一个成语。一日备好绳索!在这首诗中,幸好被妻子发现!”便要到对面酒店去买,打消了轻生的念头。“扬子江”和“青山绿”下藏的是“水”!”——“我有钱不能枉买水,各句末尾分别藏去一字!” 再看一个故事,才免去一死、俗语或惯用语中的字词,且带有谜语的意味,自古人间脚贱头。妻子写了一首藏字诗来劝丈夫?( 参考答案)一梦浮(生) 听天由(命) 临潼斗(宝) 脚贱头(贵)四字连起来便是,语出《千字文》中的“金生丽水。书生对此诗心领神会,猛然省悟、天干,幽默风趣。“北方壬癸”下藏的也是“水”。藏去的字连起来又是一个能够表达特定意思的短语,准备来年再考,而藏去的一般是成语?北方壬癸已调和。”——“水已经掺好啦,听从了贤妻的劝告,不思茶饭!”——“对面那家酒店掺的水更多:“ 扬子江中意如何。开闱再参临潼斗,“丽水”,欲悬梁自尽,明眼人一下便可悟出藏去了什么:“对面青山绿更多。关于这首诗,指的是在每句诗中故意把需要突出的字词藏去水 所谓藏字诗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以上就是劝人读书的成语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