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成语有哪些?出自三国故事中的成语有: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望梅止渴、舌战群儒、三顾茅庐、乐不思蜀等等。扩展阅读:相关成语的释义: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那么,三国故事成语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煮豆燃萁、卧薪尝胆等。
三顾茅庐
刘备为寻求天下奇才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的故事,成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成语之一。这一成语体现的是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每次拜访时,刘备都耐心诚恳,最终成功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共同建立蜀汉基业。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尊重人才、重视智慧的象征。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利用智谋借得东吴箭矢的典故。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设计为难他,要求其在短时间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和船只的巧妙布置,诱使曹军放箭,顺利完成任务。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智谋与胆识,也衍生出成语“草船借箭”,用来形容运用智谋,获取自己所需。
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描述的是兄弟间的矛盾斗争。曹操之子曹植和曹丕争夺王位,曹植的赋中隐喻兄弟如同煮豆燃烧的萁,相互间的矛盾斗争愈演愈烈。这一成语比喻兄弟间的矛盾激化,多用来形容兄弟间的争斗和不合。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故事揭示了权力斗争下的人性复杂与兄弟情谊的失落。
卧薪尝胆
吴国国君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尝苦胆来激励自己报仇雪耻的故事。
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三国故事成语
一、草船借箭
成语解释: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智斗周瑜的故事。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妙地借来东吴的箭矢,既满足了军队的需要,又使周瑜的计谋落空。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二、三顾茅庐
成语解释:刘备为了寻求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上山拜访茅庐中的诸葛亮。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恳切地请求贤人出山相助,或者形容为了达成目标而多次拜访或邀请。
三、赤壁之战
成语解释:指三国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赤壁一带对抗曹操大军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此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赤壁之战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一场重大而决定性的战役或斗争。
四、舌战群儒
成语解释:诸葛亮在江东通过辩论和智谋成功说服了众多谋士和将领,使孙权决定与蜀汉联盟对抗曹操。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辩论或谈判中展现出非凡的智谋和口才。
五、桃园三结义
成语解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为兄弟,发誓共同扶持。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和誓言同甘共苦的情谊。
以上就是三国故事中常见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 鼎足三分, 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 桃 园 三 结 义
身在曹营心在汉,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草船借箭
以上就是三国故事成语有哪些的全部内容,1. 三国演义四字成语故事50字 退避三舍:晋献公之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款待他,许诺如晋楚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后重耳重回晋国执政,晋国与楚国交战,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初出茅庐: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