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字成语大全

孝顺的成语故事,中国十大孝顺典故

  • 四字成语大全
  • 2025-07-05

孝顺的成语故事?1. 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字休征,早年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王祥在父亲面前常被数落,因而失去父母的疼爱。一日,继母欲食生鱼,适逢天寒冰冻,王祥解衣卧于冰上求鱼。冰忽然自解,鲤鱼跃出,王祥持鱼归家供母。此事在乡里传为佳话,王祥因此被誉为孝子。有诗赞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那么,孝顺的成语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人孝顺父母的典故成语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与其妻庞氏以孝顺闻名。庞氏常为姜诗的母亲取长江水,因其母亲喜欢。姜诗误以为庞氏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勤劳纺纱织布,托邻居送回家孝敬婆婆。婆婆得知真相后,命姜诗召回庞氏。庞氏回家当日,家中泉水涌出,味道如长江,且有鲤鱼跃出。自此,庞氏得以用这些供奉婆婆。

二、乳姑不怠

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其祖母唐夫人以乳汁喂养婆婆,数年如一日。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召集,要求子孙孝敬唐夫人。崔山南后为高官,果然孝敬祖母,如同唐夫人孝敬婆婆。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其母病重,需鲜竹笋做汤。严冬无笋,孟宗在竹林哭泣,忽见地上生出数茎嫩笋,遂采回救母。其母饮汤后病愈,孟宗后官至司空。

四、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与生母刘氏失散。五十年来,他刺血写《金刚经》,四方寻找生母。终在陕州找到生母和两弟,母子团聚,返回家乡。

五、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归家得知父亲病重,医生言需尝粪便知病情。黔娄尝后发现甜味,忧虑不已,愿以己身代父死。数日后父亲去世,黔娄安葬父亲,并守制三年。

关于孝心的成语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孝道故事成语

1. 卧冰求鲤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

简介: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2. 黄香温席

出处:宋·王应麟《三字经》

简介: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 拾葚异器

出处:汉·班固等《东观汉记》

简介:汉时有蔡顺,少年丧父,非常孝顺母亲。

中国十大孝顺典故

1、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14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最终,猛虎放下父亲跑掉。

2、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3、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关于孝的四字成语故事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以上就是孝顺的成语故事的全部内容,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与其妻庞氏以孝顺闻名。庞氏常为姜诗的母亲取长江水,因其母亲喜欢。姜诗误以为庞氏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勤劳纺纱织布,托邻居送回家孝敬婆婆。婆婆得知真相后,命姜诗召回庞氏。庞氏回家当日,家中泉水涌出,味道如长江,且有鲤鱼跃出。自此,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