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衍生出的成语?合纵连横衍生出的典故:朝秦暮楚。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内部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七国中秦、楚势力强大,魏、韩、赵、燕、齐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游离在这两国之间,时而靠近秦国,那么,合纵连横衍生出的成语?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纵横捭阖: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原指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后意为以辞令测探、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联合或分化的手段。
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纵横捭阖(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是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两种方法。捭阖:开合。)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出处
先秦·王诩《鬼谷子·捭阖》:“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为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1]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纵横捭阖
成语典故
鬼谷子,姓王名诩,因隐居淇县云梦山鬼儿谷,故自号“鬼谷子”,世尊“王禅老祖”,为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精通数学星纬、兵学韬略、游学势理、出世养性及纵横术。他周游四方,广交朋友,后在云梦山隐居讲学,创建中国古代第一座军事学校,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2]
苏秦身为东周京畿之下的百姓,放弃了周国人治理产业致力工商的习俗,为了出人头地,背井离乡远赴云梦山向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学成归来之后通过对七国强弱的分析,提出了“合纵”之法,即联合众多弱小的国家一起对抗一个强大的国家。以崤山为界,位于西边的秦国锐意改革,而位于东边的六国长期彼此消耗,曾经七国并存的形势日益难以维持。苏秦的“合纵”之法就是想要联合六国制衡日渐强大的秦国。于是,他便踏上了游说六国的征途。
合纵连横( hézòng lián héng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相关典故编辑
公孙衍:战国时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人。号犀首。曾入秦为大良造。后为魏将,首倡合纵抗秦。公元前323年发起燕、赵、韩、魏、中山“五国相王”。公元前319年任魏相。
一般人都认为:苏秦、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但事实上,苏秦比张仪小,是张仪的政敌,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中这么说。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却死于公元前310年,苏比张迟死26年。当张仪在秦国为相时,苏是个年轻的游说者,根本没有和张仪打过交道。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张仪的对手是公孙衍,公孙衍才是合纵说的倡始者。
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公孙衍与洛阳人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国用魏国人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
纵横捭阖: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纵横:合纵与连横;捭:开;阖:合。
朝秦暮楚:早上侍奉秦国;晚上倒向楚国。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兵不厌诈: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远交近攻: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
远交近攻是合纵连横衍生的成语。
远交近攻
【拼音】: yuǎn jiāo jìn gōng
【解释】: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举例造句】: 莫若以纳辽之币归之于金,坐复燕云故土,正合远交近攻之计。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拼音代码】: yjjg
【用法】: 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争等
【英文】: befriend distant states while attacking those nearly
【故事】: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向宰相张禄讨教治国方略,张禄说秦国有天然屏障与兵车,势力足够号令诸侯,最近攻打遥远的齐国,这是一个大错,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先前已有魏国打击中山结果让赵国吞并中山,秦王采用他的计谋。
以上就是合纵连横衍生出的成语的全部内容,纵横捭阖: 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纵横:合纵与连横;捭:开;阖:合。朝秦暮楚: 早上侍奉秦国;晚上倒向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