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及出处,成语出处释义应用

  • 成语典故
  • 2025-03-14

成语释义及出处?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3、那么,成语释义及出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50个成语的含义和出处

四字成语解释及出处典故如下:

1.人声鼎沸:

释义: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2.嘈嘈杂杂:

释义:形容说话声音又急又乱屋里面哜哜嘈嘈,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9回:“忽听外边嘈嘈杂杂,六七个小校,扛进行李与一坛酒,食盒中放着肴馔。”

3.震耳欲聋:

释义: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4.鼓吹喧阗:

释义: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5.人欢马叫:

释义:人欢笑,马嘶鸣。多用来形容农村中热烈的场面、繁荣兴旺的景象。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

6.沸沸扬扬:

释义:像水开后气泡翻滚一样的喧闹。形容议论纷纷。

出处:《山海经·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明·施耐庵《水浒》:“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说道,黄泥冈上一伙贩枣子的客人把蒙汗药麻翻了人,劫了生辰纲去。

成语解释加出处

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1。

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1。

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1。

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1。

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

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1。

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

成语的解释与出处1000个

1.精益求精

[拼音]jīng yì qiú jīng

[释义]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例句]我们虽然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精益求精。

2.发愤图强

[拼音]fā fèn tú qiáng

[释义]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例句]我们应该发愤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3.声嘶力竭

[拼音]shēng sī lì jié

[释义]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闻一多《贾岛》:“眼看见前进也是枉然,不要说他们早已声嘶力竭。”

[例句]两天之后,他们倒在地上肚破肠流…声嘶力竭的叫医护兵。

四字成语+解释+出处

我给你找的这些都是易错成语 分好类了

第一类、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成语积累出处及解释

成语的解释和出处如下

成语的解释定义: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 特点:在语句中,成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可以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功能:成语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它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丰富了汉语的表达。

成语的出处古代相承: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这些成语往往源于古代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例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就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比赛画蛇,本已画成却又多此一举地给蛇添上了脚,结果反而输了比赛。 文化传承: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头传承和书面记载的方式流传至今。在传承过程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可能有所演变,但总体上保持了其稳定性和独特性。

综上所述,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以上就是成语释义及出处的全部内容,2、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释义:遵循一定的程序。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3、嗷嗷待哺 [ áo áo dài bǔ ]释义: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